广州大佛寺 千年古刹几沧桑,历尽沧海圣迹犹存
作者/责任者: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小翠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皓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王捐王俸建佛寺一事:“南疆定后念慈悲,梵宇居然一木支。十地布金奚吝啬,痴心万里祝皇鳌”。
据说乃先择地铸成佛像,再就地构筑大殿大盖。康熙年间大佛寺落成,大雄宝殿气势磅礴,殿内安南王捐赠的巨大楠木柱名贵罕有自不必讲。正中供奉黄铜精铸的三尊三世佛像,各高6米,重10吨,为岭南之冠。大佛背面还铸一座高4米,重5吨的观音像。所有佛像,皆贴金身。
“大佛寺”因而得名。山门对联“大道有岸,佛法无边”,提“大佛”二这作鹤顶,出自平南王谋士金澄之手。当时广州人用粤语戏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民国时经费紧张,军阀对大佛寺地产财产虎视眈眈,曾因筹军饷拍卖大佛寺,奇怪的是,大佛寺几经转手,四尊大佛仍幸存下来。寺僧透露,原来当时佛像已经300多年的香火熏染,变得漆黑,自清末到民国,一直没有人知道它们是铜铸的、铁铸的、泥塑的还是木雕的,得以避过被掠夺瓜分之劫。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活动席卷全国,大佛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