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虞苑建佛寺
作者/责任者:胡巧利著
索取号:K928.75/23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光孝寺》4-9页
之言,被后人称为“虞易”,在经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他还在广州招徒讲学,四方之士慕名而来,门徒多达数百人。在著书讲学的同时,虞翻着意经营园苑,在庭园内栽种了大量诃子树,连片成林,被人称为“虞苑”、“诃林”(后世也有人写作“苛林”)。今天,光孝寺山门的后面,仍悬挂着写有“诃林”两字的匾额,那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区大相的手迹。
吴嘉禾二年(233),七十岁的虞翻病故,归葬故乡浙江余姚,他的家人也获得赦免,回到故乡。后来,虞苑就成了佛寺,名叫“制旨寺”,也有人写作“制止寺”,这就是光孝寺的前身。那么,家宅是怎样成为佛寺的呢?目前有多种的说法。清顾光主修的《光孝寺志》记载说:“后人舍宅为寺。”就是说,虞翻的后人将虞苑舍作佛寺。此后的各种地方志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但也有人认为,虞翻是罪臣,流放到广州,暂住赵建德故居,对其居所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没有权利舍宅为寺。虞翻死后,政府收回了土地房产。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