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古城区书院发展的历史进程
作者/责任者: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索取号:G649.299.651/1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术中心才转移到广州地区,所以在宋元时期广东书院多设在乡村地区,广州地区反而不多,只有禺山书院、番山书院(设在广州学府)及濂溪书院(广州府城春风桥北)3间。到了明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政府参与教育事业的力度大为增加,书院逐渐向中心城市发展,所以此时期广州地区的书院数量大有增加,而设在越秀古城区内的书院约有11间(见表1-1)。
表1-1中虽然没有将一般的宗族祠书院列入,但亦可见此时越秀区的书院已经以官立书院为主,这是由于官方的介入及书院自身发展的“城市化”需要。二者关系的互动促进了城市书院的发展。上列的书院都是当时著名的书院,其中尤以湛若水所建的天关书院最为著名,湛若水在此讲学,吸引了大批士子追随求学;而粤秀山附近又兴建了多间书院,为粤秀山在清代成为广东学术中心打下了基础。
到了清代,广东各级的官府都参与办学,越秀区内创办的书院规模愈来愈大,质量也愈来愈高。(见表1-2)
表1-2所列的书院在广东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