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教育强区 > 古越书院

羊城书院

作者/责任者: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索取号:G649.299.651/1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生监20名,童生20名。内课生每人每月有膏火一两八钱,外课生每人每月有一两二钱附课生不给膏火。这些均是罗含章与谢兰生所定。
   
    三、羊城书院院长钩沉

    羊城书院的院长都是当时广东的名士,大多曾任讲于多间书院,教学经验丰富,能将其他书院的教学法经验借用于羊城书院,补羊城书院所缺。但羊城书院的院长记录不全,今从地方史志考得数位,以备一览。
   
    何梦瑶,字报之,南海人。十岁能文,十三岁工诗,即应童子考,但却屡试不第。直到二十九岁时,得到惠士奇的赏识,才考上了县学生;后拔了优贡,中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官广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令,奉天、辽阳知州,后以病退。归以授徒自给,历主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讲席,因而自称“研农”。富于著述,所著有《菊芳园诗钞》、《胡金竹梅花四体诗》、《大沙古迹诗》等。
    
    陈其琨,字吾山,号棠溪,番禺县人。幼敏好学,年十七补县学生,嘉庆二十三年(1818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教育强区 > 古越书院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