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越秀概况 > 历史沿革

仓边路因何得名

作者/责任者:廖汝忠

索取号:K926.5/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地名古今谈》

通运输线。居民所需的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就是从四乡经由珠江、甘溪,源源不绝运入城内。因为运盐靠河,囤盐忌潮,所以盐仓应选在近河坡地。今仓边路西邻的旧仓巷一带,当时是甘溪河畔坡地,在此兴建盐仓,再合适不过。宋代一个叫方信孺的广州官员所写的《南海百咏》就有此地是盐仓的记载。后来,甘溪上游改道,下游逐渐淤塞,形成居民点后,人们约定俗成,把旧日盐仓所在地称为旧仓巷,其邻的街便叫仓边街(二十年代后期扩建为马路后叫仓边路)。
    仓边街这一地名宋代中期已出现。根据新会县谭姓族谱。一个姓谭名乾的人,在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任广州判官时,就居住在广州城仓边街。后来,他和家人迁徒到新会县,仍眷念广州的仓边街。于是,把新建的村落称为仓边村,这则史料表现,广州有仓边街这一地名,少说也有860多年。此外,根据明、清史料的记载,纪念清官海瑞的“盛世直臣”牌坊和表彰一个姓殷妇女的“贞节坊”,以及清代铸造钱币的“宝广钱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越秀概况 > 历史沿革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