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越秀概况 > 历史沿革

四牌楼起源

作者/责任者:

索取号:K296.51/9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旧事》P70-P75

本来各有渊源,前者的出现先于后者。
四牌楼,起初指的是明代广东巡抚戴璟于嘉靖十三年(1534)选点巡抚署坐落的惠爱大街六约所建的四座木质牌坊: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贞烈坊。
惠爱坊纪念的是历代自中原入粤的67位名宦;忠贤坊纪念的是广东本土的49位乡贤;孝友坊纪念的是广东本土的54位仁者;贞烈坊纪念的是广东本土的55位节妇。
这四座牌坊分布于今解放中路口与朝天路口之间的那段中山六路周边,孝友坊在今孝友东和孝友西之间;惠爱坊和贞烈坊分别在今将军东和将军西两侧;忠贤坊在今忠襄里。成书于19世纪上半叶的《白云越秀二山合志》犹载,当时广州人所称的“四牌楼”指的是这四座。它们依托巡抚署彼此映衬,互为犄角,圈出一个大型商业街区,全称是“四牌楼市”。
康熙年间,明代的广东巡抚署被改为统管驻穗八旗兵的将军署。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侵略军盘踞广州四年,把将军署扩建为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即今迎宾馆)。对那四座木牌坊的命运,《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越秀地方文献 > 越秀概况 > 历史沿革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