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知我者”到“知我者”
,对《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和意图再作一番寻踪。其实,《多余的话》一开篇,瞿秋白就明确表达了他写作该文的直接原因。在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有某些现实的外界因素产生了比较直接的作用,促使他必须说明一些事情,回答一些他认为在死前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诉求,即是他最直接的写作动因所在。诸般“远因”,包括倾诉冲动的“文人”式性格,都只是蓄势已久的“火药桶”;而这个写作诉求则是“触媒”,或者“导火线”。远近多种因素的混合作用,促成了《多余的话》的写作。《黍离》诗的解读与瞿秋白的“心忧”《多余的话》卷首语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凡研究《多余的话》的人,都意识到这句诗对解读《多余的话》全文的重要性。特别是“心忧”二字,尤为关键。《多余的话》可以说就是因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