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从“不知我者”到“知我者”

”这个“个人”身上。所以,近年来有人撰文认为《黍离》绝非抒写“亡国之痛”,而是对“我是谁”的哲学追问,“此何人哉”意思就是:“我到底是谁?”我认为,这样理解比那些腐儒好得太多了,是真正的文学解读,但又可能走得有点远。这首诗最朴素的解读就是:一个人眼看着(或者心想着)禾苗青青,转而出穗,转而果实累累,季节变换,时间流逝,却依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别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只好向苍天发出痛苦的呼号:我到底是个什么人呢?至于不理解他的人,可能是国君,可能是上司,但更可能是泛指“众人”,因为有“知者”,有“不知者”,这些人应当是复数。解读完这首诗,蓦然发现:这不正是瞿秋白写作《多余的话》时的心情吗?瞿秋白为什么说《多余的话》是“多余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