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C > 财经文摘

《环球时报》的爱国之道

代表拒绝”。
  杜骏飞认为,“从质化研究考评,《环球时报》完好无损地融入国家意识形态,聚集了特殊的政治社群,在政治、社会之间左右逢源,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当然更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但他同时指出,“《环球时报》刊登着大量同样充斥着激愤之词的新闻报道,其专业主义气质之先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C > 财经文摘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