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D > 党建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
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自然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但从思想内容看,它超越了具体的社会形态,带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性质,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这使得它可以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事实上,自《礼运》篇正式提出大同理想以来,中国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来<<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