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形象危机频发
,原先真正犯罪官员的所属群体本应承担形象受损的代价,但随着犯罪官员的调离,形象受损的代价却被犯罪官员现居岗位的群体所承担,承担官员形象受损代价的群体与官员犯罪时实际所属群体“名不副实”,承担官员形象受损代价的官员现居岗位群体实则是“被冤枉”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官员形象危机2013年三季度典型案例库”,此类“被冤枉”现象多发生于“贪”和“渎”两大风险项,因为贪污受贿、消极腐败、隐性腐败、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这类犯罪不具有即发性,相比其他几类风险项更容易被官员隐藏回避,发现的延时为“被冤枉”现象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贪”和“渎”两大风险项中危机事件总共132起,其中“被冤枉”现象发生77起,占比58%,贪污受贿这一风险子项“被冤枉”现象发生比例最高,达到66%。官员形象危机的多发、高发群体:基层官员NO.1从危机整体看,基层官员为官员形象危机的多发群体虽然高层官员形象危机被曝光的比率有很大增加,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