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巴黎不相信眼泪 他们的法兰西留学岁月

引了他们。青年时代的巴金信奉无政府主义,他曾写文章分析中国实现无政府主义的途径,一条是效法法国和俄国的暴力革命,一条是英国式的总同盟罢工。国内的形势让巴金苦闷,他厌恶俄国布尔什维克专政,英国生活费用太高,法国较其他国家容易接纳中国学生,因此,他非常想去法国。1927年,在老家濒临破产的时候,在两个哥哥的倾力帮助下巴金得以赴法,但他没有按照哥哥的期望进入大学学工科,而是随性阅读,潜心写作,逐渐走上职业作家道路,第一次使用巴金这个笔名发表了小说《灭亡》。朱光潜1925年考取安徽省教育厅官费留学生,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他是为了爱情而转到法国留学。出国前,朱光潜曾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1927年,他曾经的学生奚今吾到欧洲,朱光潜帮她联系了巴黎的一所中学补习法文,几个月后,奚今吾进入巴黎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朱光潜也陷入对她的热恋。为了离奚今吾更近,也考虑到法国的生活成本是英国的一半,朱光潜于1931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攻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