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

为“南道之中部,即克里雅(于阗)以东之路,常有流沙与吐蕃人之袭劫,行旅往来,颇为不安”。在焉耆,摆在法显面前的有两条道路可选,一是沿天山南麓西行越葱岭到中亚,然后再南行经巴达克山南下,越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而至印度,这是大多数人走的道路;还有一条是西南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插于阗,重新回到南道上,再西行越葱岭到印度。然而当时天山南麓各地均流行小乘佛教,信奉大乘佛教的法显怕途中寺院不愿接待,宁愿从西南方向横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达于阗。要知道,成功穿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的大沙漠,非常人所能及,它不仅对身体素质、装备物资极有要求,还需穿越者具备大无畏的冒险精神。35天的时间,法显和同伴活着走出沙漠,到达于阗,在《佛国记》的描述里,他只有寥寥数语:“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这35天里,法显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1400多年后,瑞典探测家斯文·赫定由于阗向东北沿克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