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罗中立:画农民是我一生的愿望

潜移默化的影响,融合在生活经历与艺术情感中”。他又从石刻、年画等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提炼绘画语言的样式。在他后期创作的《喂食》《巴山夜雨》《晚归》《拥抱》《过河》等“大巴山”系列作品中,艺术形象变形夸张,“描绘方式从古典主义的精致逐渐变得粗犷、激烈”,充满桃红、粉绿、靛蓝等明艳得近乎“俗气”的色彩,描绘的却是农村日常生活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洗浴、梳妆、算账甚至把尿……带有鲜明的表现主义风格。有人说,罗中立塑造的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人们极具原始生命的活力与温情。有人说,这些夸张的造型,“对于表现山野乡村中的农民来说,却有一种不似之似——敦厚、质朴,有时近于木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强悍和生存的智慧”。罗中立自己说,“我现在的风格就是对《父亲》的背离,反而更加接近了中国本土性的东西。”30年间,中国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变,罗中立也已白发滋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画中表现农民的创作主题。2010年,他开始涉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