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胜负的九个细节
兵轮,业已绝好开衅。出使日本大臣汪凤藻应即撤令回国。遵旨电达,转电汪使云。”在日方档案中,可以找到它的破译文。根据当时的电报传递速度,这份电报从天津发到东京应在31日。日本人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份电报推测出了中方的宣战时间,从而令己方的宣战诏书在同一天下达。这样,既不会因率先宣战表明自己是挑起战争的一方,也不会因滞后宣战显得软弱。那么,日方是怎样破译中方密码的?当时的电报都是有线电报,发报需要通过电报局。对于身在日本的汪凤藻来说,与国内的往来电报如果不加密,就等于公开给了日本人。他当时使用的密码是1893年修订的《密红电本》,属于最新的密码,仅限驻外公使使用。而在开战一个多月前的6月22日,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向汪凤藻递交了一份汉文照会。第二天,汪凤藻便向总理衙门发送了一份极长的电报。日本人认为,这份电报的内容一定是报告前日照会。两相对照之后,外务省电信课长佐藤爱麿成功破译了这份密电。其后直到宣战前,日方至少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