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民族国家构建
的启示,是中国文明的再引进。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国家再造”。中国此时转身向东学习日本,其实也是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民族国家。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当然是孙中山的“排满革命”。在孙中山的概念中,满洲人不是中国人,满洲人利用明末特殊的历史环境入主中原,实际上是对汉民族的殖民统治: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中华不耻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愤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页。)孙中山的这个说法在清朝终结之后有所调整,但在1894年之后十余年间,排满革命确实是中国政治思潮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主张,也正是由于孙中山排满革命的外在压力,成为满洲人在清末最后十几年政治变革的动力,满洲人试图对先前具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