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 爱国者与刽子手的双重困境
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6月下旬,吴致电代总理龚心湛,要求坚决拒签,并表示:“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在各界的压力下,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吴佩孚这一骂,声名鹊起,不仅很多军人佩服他,连学生也很崇拜他。几次通电下来,吴佩孚的名望扶摇直上,“革命将军”、“救时伟人”的名誉纷至沓来。短时间内,吴佩孚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雄厚的政治资本,加上不可小觑的军事实力,很快,这个颇具魅力的政治明星开始成为中国政坛、军界、媒体界的中心人物。这边厢,段祺瑞恼羞成怒,逼大总统徐世昌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那边厢,吴佩孚正摩拳擦掌准备来一个“兴师讨贼”,转舆论战为枪炮战。1920年7月,曹锟等直系军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的心腹徐树铮为由,起兵犯上。吴佩孚一马当先,撤防北归,仅几天的时间,就击溃老师曲同丰将军带领的皖军,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