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用生命在聚焦

观看中国空军击落日机后的欢欣鼓舞……他唯一学会的一句中国话是:Bu Yao Kan——“不要看”,提示拍摄对象不要看镜头保持自然。卡帕的报道为全世界打开一扇窗,得以了解中国人在抗战中的生存状况与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国之行虽有诸多遗憾,但经此一役,卡帕不再意志消沉。此后他又奔赴西班牙内战战场,见证了共和党人悲怆的失败。1938年已有杂志称他是“世界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二战爆发后,卡帕辗转来到美国,在1942年美国对轴心国宣战后重返战场。当时他收到《科利尔》杂志的支票,请他赴英国报道战事,不过作为匈牙利的“潜在敌侨”,要在短短一天的期限内搞到战时通行证,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卡帕飞到华盛顿,请大使馆的官员吃午饭,上了十多只龙虾,点了一瓶1921年的蒙特拉榭酒,一顿饭吃完,已从陌生人变成哥们儿,通行证的问题迎刃而解。卡帕的个性豪爽大方、不拘小节,“与将军和农民打交道都特别有一套”。他会说德、法、英等五种语言,都说得不好,
<<上一页  下一页>>

wsck20141414
wsck20141414
wsck20141414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家人文历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