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传统农耕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危机与对策
、电、气、信息网络、文化体育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中西部传统农耕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加大公共财政在大病医疗、留守儿童教育、危房改造、养老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解决农业人口的后顾之忧。第四,加强对继续留守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在农业科技、科学文化知识、时事政治和形势政策等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切实提高传统农耕区农村人口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发展潜力[4]。
参考文献:
[1]孙峰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 地理科学进展,1999,(2):17-23
[2]王金营,顾 瑶.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兼对中国劳动市场刘易斯拐点的认识和判断.人口学刊,2011,(3):5-15
[3]刘彦随.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从根治“乡村病”入手[D].国务院城镇化研究报告座谈会,2013年8月30日
[4]姜珲.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及思路探析.管理观察[J],2013,(28):40-43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