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本土化的探究
背景下,2004年6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2年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彭轲(Frank. N. Pieke)梳理了中国政府对“社会管理”的修辞与实践。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政府还没有社会管理的理念,对官员的培训主要通过“党建”来实现。1980年代,行政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在中国才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当时行政管理侧重的是提高行政官员管理社会的能力。199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学界,刘熙瑞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