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污染土壤修复三大难题待解
占90%。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国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土壤修复应由污染企业来做。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忙于关停并转、技术升级和员工安置,自顾不暇;开发商也不会花钱去买一块毒地;所以,土壤修复就落在了各级政府头上。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污染治理项目都没有一个后期的持续盈利能力来收回成本。特别是湘江治污和土壤修复这样基础性的环保工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动力仍然不足。“政府也在四处找钱。”该业内人士举例说,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动工,原计划今年5月完工,但因资金缺位,3亿多元的土壤修复项目长时间停工。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