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史
谷,道引轻身”,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人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甚至,在商品经济滚滚大潮的今天,仍有上千人在此隐居养生。隐士历来有真假之分,真隐士是“心隐”,是为了摆脱世俗的困扰,追求心灵的自由,实现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人生的一大解脱。譬如孔子周游列国,疲惫不堪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的尔虞我诈,便要凭虚御风、悠游逍遥;陶渊明在仕途失意时,便解甲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假隐士是“身隐”,是官迷、财迷,譬如走“终南捷径”的卢藏用、“中隐”到宣城的谢脁、披着袈裟的“黑衣宰相”慧琳。在初唐,终南山这座隐逸圣地的名山,却跟备受非议的假隐士搅和在了一起,以至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风尚——终南捷径。事情是这样的:唐朝初年,有个叫卢藏用的书生,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