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避讳”综述

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了此一生。宋代名人刘温叟因父名“岳”,便终生不听音乐,因“乐”、“岳”同音,犯其家讳,甚至也从不去三山五“岳”游玩。苏轼的祖父名序,其弟苏洵文章改“序”作“引”,苏轼为人作序则改用“叙”字,有时又写作“题首”。避家讳是礼的内容之一,它体现着封建伦理道德。一般仅限于亲属内部,但族外人与之交往过程中,也得出于礼貌尊重别人的家讳。如唐朝白居易将刘禹锡和他的诗编成《刘白唱和集》,撰写序言时,为了不触犯刘禹锡父亲“刘绪”的嫌名,将“集序”改称“集解”。六朝之时,甚重礼学,朋友之间晤谈,若触犯对方家讳,闻之者即依礼而哭。《世说新语·任诞》载:东晋桓玄初任洗马时,有客祝贺,客嫌酒冷,乃频呼温酒来,而玄父名温,玄因客犯其家讳,当席而哭,客扫兴而去。《礼记·曲礼》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都是为了防止犯禁、犯讳而入乡随俗。元《稗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宋参知政事钱良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