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中华远古史研究理路

申出“字原应时”,即文字的创生必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应。比如人类不会酿酒就造不出“酒”字,也造不出以酒祭天之壇的“壇”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字原应时”。按此便可据象形文字推知其时代特征。于是“字原象形”、“字原应时”便成为创字、解字的两条准则。这也就是说首批象形文字的字形、字义必反映创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创字时期的时代背景。因此,解析首批象形文字便可以认识中华民族远古文史。以下谨举“中华”、“太皞”、“昆仑”、“宛丘”、“王屋”等与昆仑丘、伏羲有关的例子证明中华首批象形文字必定原创于伏羲时代昆仑丘。并以此表明远古文史研究以及中华文明探源一定要重初、重原、重物,不应人为设障封顶于“黄帝”和“苍颉造字”。例一,中华。象形文字“中”( ),意为在天地之中、四方地域之中、部落联盟之中树立徽帜;“华”( ),意为在天地中央大花园中心高台以美丽下垂的花朵祭祀上天。中华,意为和美虔诚地生活在天地中央大花园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