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满汉何来全席

戴少甫擅长这个段子(戴少甫于40年代初逝世于天津),当时仍称这段贯口词为报菜名。后来传来传去竟被讹称为满汉全席。清宫膳房根本没有满汉全席之说。当年在北海公园创设‘仿膳’饭馆的人,的确是曾经在清宫膳房工作过的。那时仿膳的菜肴的确是清末宫廷膳房制品的样子,但从未提过满汉全席,而是老老实实地做炒肉末烧饼(夹肉饼);豌豆黄和芸豆卷等也是膳房制品的样子;这才是真的。仿膳菜肴和点心的做法,严格说,是同光(同治光绪)时代清宫膳房的遗范,在很大程度上适应慈禧太后的喜好和口味,不但与道光年代的烹制法有一定区别,与咸丰时代的做法也不尽同。例如咸丰皇帝喜食鸭,这本是清宫菜肴的一项传统,乾隆皇帝有专门烹调鸭子的厨师,但因慈禧太后不太喜欢吃鸭,所以同光时代膳房就不大讲求烹鸭了。30年代仿膳的老师傅对我说,早年膳房做‘全鸭’有四十七种烹调法,后来半数失传了。”曾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梁实秋先生对满汉全席也持否定态度。他在《再谈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