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朝整治官场陋规的得与失
规则若不加以遏制,国家的法令就是一纸虚文。改革要配套。从根本上讲,清代陋规的存在是由体制性弊病造成的,不对体制全面诊疗,只对枝节进行修补,终归是治标不治本。宋代以后,一直奉行强干弱枝政策,中央权力日渐集中,地方权力日渐萎缩。以财政管理而言,清代的赋税收入大体分为“起运”与“存留”两部分,起运部分归中央,存留部分归地方。清代地方存留少得可怜,各种行政事务和中央交办的事项往往缺乏相应的财政安排,形成很大的经费缺口。雍正帝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财政,但未对整个财政体制做手术,其改革成效必然不能持久。防止滥用“公权”。清代敛取陋规的过程,就是官吏们利用手中的“公权”谋取私利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陋规的存在在于“公权”存在的场合太多,且缺乏高效的监督机制。要处理好税、费问题。雍正帝实行耗羡归公,其实质是化费为税,只对财政体制做表层修补,没有在国家财政预算上对中央与地方进行合理安排,因此“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