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也说李白的《静夜思》

挂在眼前,有多好。”后来,杨朔在昆明见到艳丽的茶花,想到:“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把故乡的某种“面貌特色“刻画出来,印在心田,寄托浓重的思乡情结,杨朔先生这种怀念故乡的表达方式,说不定是从诗仙李白那里学来的,即便不是直接从李白那里学来的,也是落于李白后尘的。作为故乡面貌特色的“峨眉山月“深深地刻印在李白的心田,它终生萦绕在诗人心头。这样的思乡情结,难道还不够浓重吗?怎么能说它“轻盈似纱,清淡如水”呢!怀念故乡的格调也绝非“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充满“悲愁与痛苦”那么一种。李白回忆在流放夜郎途中,经过长江三峡时,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服刑期间抒发的思乡之情都丝毫不见“悲愁”与“痛苦”,相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G > 国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