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与夺情
国学2014年第6
丁忧与夺情
共1页
媒体褒扬先进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在关键时刻,××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去世了,但为了工作,××没有回家看望亲人,他毅然擦去泪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国人价值观之转变,此为一典型例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常常被认为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特别是为了某项意义重大的事业而舍弃骨肉亲情,会被树为“大公无私”的典范。但在中国传统社会,同样的行为,却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完全相悖。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后,“以孝治天下”就成了中国历代正统王朝的基本国策。孝道最重丧礼,父母去世,儿子需要守孝三年,这就叫“丁忧”。丁忧的礼法在“第一儒家王朝”汉朝得到确认,《汉律》规定,子不为亲行三年丧者,不得选举为官。后来,丁忧成为一项铁的制度——别管你多大的官,别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