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H > 航空知识

航母时代的新中华神盾

服役时间不长的中国现代化舰艇来说。拦截“鱼叉”,甚至发射“鱼叉”的“超级大黄蜂”的难度肯定要比击中美国航母低得多。无奈的是,现有防空舰艇的载弹量只有48至64枚,如果是在缺乏近岸基地补给的远海持续作战,面对蜂群般的敌机与亚声速反舰导弹的持续攻击。即便抗饱和打击能力再出色,也很可能面临弹药不足的窘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确需要建造更多的重型区域防空舰。地位仅次于航母现代区域防空概念发端于1941至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相对于主要保护本舰的点防空来说,区域防空的“服务对象”是本舰所在的整个海上编队。随着反舰武器射程的扩大,区域防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前导弹时代,由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撑起的区域防空网只能拦截10千米左右的空中目标。冷战中期,美国海军“标准”-1型区域防空导弹的覆盖范围不到50千米。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标准”-2和“里夫”(即S-300F)为代表的新一代区域防空导弹将射程提高到100千米以上,并由此定义了现代区
<<上一页  下一页>>

hkzs20140612
hkzs20140612
hkzs20140612
hkzs20140612
hkzs20140612
hkzs20140612

首页 > 电子期刊 > H > 航空知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