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浮屠
利和供人供养而特制的影射之骨,虽然它不是真身,但同灵骨的作用是同样的,因此也属佛教圣物。铜浮屠的建造,和唐代大规模的迎送佛骨活动有关。武德七年(625年),唐高祖李渊将扶风县的“阿育王寺”改名为“法门寺”,于是这座藏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寺庙就成为唐朝皇帝瞻仰圣物的重要场所,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就曾三次前往瞻礼。后来,瞻礼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迎送佛指舍利活动,每隔30年就要把舍利迎到京城长安供奉,然后再送还法门寺,继续封存在塔下。活动期间,京城的文武百官、门阀巨贾都会争相前来瞻仰,以求沾染灵气,而为了保证秩序和安全,朝廷甚至会出动御林军一路护持。自唐初以后200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迎送舍利。不过,这种活动在唐武宗时期遭到了巨大打击,武宗发起的灭佛运动极大地威胁到了舍利,为了保护舍利的安全,法门寺的僧人特意制作了舍利的“影骨”来搪塞皇帝,而把真舍利秘藏起来。唐武宗死后,迎送佛指舍利的活动得以恢复,并在唐僖宗时达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