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经》杂志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闻调查,当年11月,《财经》陆续推出《中国式收购》、《倪日涛沉浮》两篇调查报道,报道披露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排妻子和儿子在自己分管领域的关联公司持股,刘铁男还以发改委名义发函帮助这个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罗昌平在实名举报之前,已经对刘铁男进行了一年的追踪调查,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刘铁男被《财经》人调查追踪、举报进而落马,这个事件绝非偶然。罗昌平作为国内80后的优秀调查报道记者,是在《财经》杂志工作期间成长起来的。由于《财经》杂志从1998年4月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所以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公信力。《财经》杂志尤其注重“揭黑”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早在2000年就凭借其调查性报道《基金黑幕》成名,之后又陆续推出《银广夏陷阱》、《谁在操纵亿安科技》、《贷款黑洞》等一系列调查性报道,在当时资本证券市场极度需要规范、中小投资者亟需信息公开透明、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各级市场真实运营情况的形势下起了传播真实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