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公民新闻传播范式分析
媒介议题的被动性和单一性,公民新闻报道的议题就具有碎片化的性质,不容易被某个单独的媒体所掌控[7]。公民新闻中议题设置最重要的设置通道即微博。无论是“郭美美炫富事件”、“小悦悦事件”、“宝贝回家计划”、“微笑局长”“国民床单”等等,无不受益于微博的碎片化信息,受益于每一个网友求真求善的本质,但由于微博信息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管控机制,因而其真实性就受到一定的质疑。微博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导致了议题发展过程的“碎片化”,其主要表现是:1.议题焦点转移过快;2.单位时间里议题的转换方向不定;3.同时存在多个舆论场;4.关注的议题差异较大;5.舆论场转移消散后,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就急速降低,不再能够形成新的舆论波[8]。很明显,由于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公民新闻中很多传播信息很有可能是虚假信息。参考文献:[1] 锦锦.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2] 微博打拐[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84899.htm.[3] 陈养凯.公民新闻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