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2012年微博发展研究综述

”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等理论 ,分析微博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个人偏向、关系偏向、口语偏向、以及空间偏向,并对微博所体现的四种不同偏向进行分析叙述,对微博的媒介特征分析将有益于解开人际传播的私密性[1]。何国平、何翰玮对微博传播力的深层生产机制进行了详尽阐述。微博传播力主要源于其革新性结构,即微博所构建的“内容—关系的组合界面”。通过内容生产与关系生产的深度卷入和关系网络的扩展来刺激内容生产报偿方式,为微博提供了社交圈,更提供了社会公共信息的生产与分享平台[2]。代玉梅根据效果研究中时间维度分类,认为微博舆论传播中把关效果可分为短时效果的“螺旋效应”、中期效果的议程“集聚效应”和长时效果的“涵化效应”,分别对应传播学效果理论中的“沉默的螺旋假说”、“议程设置论”和“涵化理论”[3]。二、微博传播效果陈华明,李畅从群体认同角度分析了微博的传播实效。微博在现代社会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自媒体形式,其自身的媒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