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我问故我在:柴静采访理念解析

的隐私,强行进行围堵式采访,追问案件细节,当事人用手遮挡镜头,痛苦不堪。柴静在博客中公开批评这种缺乏新闻伦理的粗暴采访方式,认为打着报道事实的旗号肆意的对当事人进行“二次伤害”,这种行为是对记者自己的“一种羞辱”[4]。她去采访一个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没有像其他的记者一样问对方手术后的心情等常规问题,而是问:“你现在和你的心脏相处得怎样?”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她关心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他们有没有受到真正的抚慰。另一方面,记者的人文关怀意识不仅是尊崇新闻伦理的需要,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节目的深度不仅表现在事实的挖掘,而且要展现冲突事件中的复杂人性。柴静不希望平面化、模式化、概念化的展示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她警惕“众口一词”、人云亦云的评价某个人物。她说:“我想触摸到人的心灵,那怕是血肉模糊的心灵。”在她看来,采访有时需要的是最朴素的真诚。2011年她主持《看见》,这个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