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报道和支持
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他们。维护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要把握好报道的度和量,以避免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在支持弱势人群时要有分寸,把握好适度原则,应公平、公正、客观,不能因一味同情弱者而丧失理性。媒体具有社会身份赋予功能,弱势群体中的少数人,因为一些媒体“锦上添花”、过度支持反而成了强者,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比如一些媒体对邓玉娇案和唐慧案的不理性的报道及支持当引以为戒。(三)提高弱势群体的个人知识水平和媒介素养为了弥补不同阶层间的信息鸿沟,首要的是寄希望社会改革,在各方面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包括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比如“外来”的农民工是城市建设者,不是外人,应该拥有市民的身份和权利。培养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成为本阶层的代言人,成为意见领袖,借助大众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保障本阶层的利益;同时带动其他人一同进步,逐步提高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参考文献:[1]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