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犬儒主义根源及形式
一审判决中对原、被告相撞事实认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离了主流价值观,引发舆论哗然和公众批评,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针对彭宇案的法庭判决,有网友尖锐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彭宇是否撞到徐老太,而是法官王皓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甚至连笔录都没有的情况下,仅仅以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她”作为判案理由,“严重地损害了未来做好事的人身安全”,是一起典型的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然而无论是彭宇案,还是2011年10月经网络曝光震惊全国的广东佛山小月月事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公共事件后面到底折射出一种什么样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导致在公共领域事件中人们犬儒心态的盛行?一、犬儒主义的前身今世(一)像狗一样活着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作为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而存在的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信奉该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