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犬儒主义根源及形式
犬儒主义思想家连同他们的学派一道寿终正寝[1]。(二)犬儒主义的分化公元3世纪起,犬儒主义开始分化出“在下者”和“在上者”的犬儒主义。对于在下者即普通人来说,犬儒主义是一种任人摆布的勉强生存和宣泄愤懑的方式。下层人面对世道的不平和权势的强梁,没有公开对抗的力量和手段,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便成为他们以谑泄怒的主要表现形式[2]。对于“在上者”即权势精英来说,犬儒主义则是享乐主义和犬儒主义结合的产物。之所以是享乐主义和犬儒主义的产物,在于它将人类分为两类:一种是智者;一种是平常人。智者自认为是“自我完善型”的,与“平常人”的区别在于“一无所有”的“苦日子”对“平常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这种一无所有的苦日子对智者来说则是不适用的。可见享乐和苦日子,成为智者和平常人的区别所在。虽然,智者自己并不相信过苦日子有什么好,但“过苦日子好”这个想法却能让平常人安于本分。从此,“在上者”的犬儒主义就成了权力精英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