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播类型化:生产机制与文化意指

制的弊端,更加偏重与目标听众相关的新闻信息,大量的信息被压缩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单元内,从而得以多次循环播出。将社会信息动态中的点点滴滴剥离其语境,重新简易包装后传播给大众,这种长期潜在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美国传播学者伯杰对全新闻电台的高度结构化和公式化予以批评:“人们最常听的新闻是脱离背景的‘数字’,也就是对各类事情的连串报道,诸如火灾、犯罪、政治活动、电影评论、烹饪、天气等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类新闻肤浅有趣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由于其细节支离破碎,以及新闻媒介内部抢先报道的压力,阻止了进一步提供背景信息与深度分析的可能性,人们从中获得的东西可能是迷人的,但是对于了解事件的意义却毫无用处”[1]。传媒市场的高度竞争是导致广播“碎片式”类型文本形成的动因之一,为提升媒介广告的营销价值,就必须在传播内容和手段方面细分并且明确受众类型,使之具有很强的标签性和稳定性,以达到媒介市场定位目的。三、消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