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于实践中的近代宗教慈善事业
绍屏、王志仁中西女塾的代表共同出资组成了中华麻风救济会。曾在1932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麻风大会,邀请了众多的中外皮肤病专家,通过这个会议,中华麻风救济会推动了政府制定麻风法规法案、加大了麻风病相关知识和常识的宣传。由此看见,随着时间的发展,虽然教会慈善医疗事业最初是作为“福音的婢女”传入中国,但在近代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冲击下,它的侵略色彩逐渐减弱。教会慈善医疗事业在其进程中逐渐地带有了中国化的倾向,这主要是受20世纪20年代掀起的基督教本土化运动的影响[6]。三、慈幼事业所谓的慈善事业,这里主要指的是天主教与基督教所做的慈幼事业,主要包括开办育婴堂、孤儿院、盲童学校、聋哑学校。佛教则曾在民国22年(1933年)曾经创办过佛教慈幼院。育婴堂、孤儿院是教会慈善事业的主体。其中基督教教会在1921 ~1937年所创办或经营的育婴堂或孤儿院主要有上海孤儿院、伯特利孤儿院、圣玛利亚育婴堂、以马利内孤儿院、上海基督教儿童教养院等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