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常识的生成:都市类报纸时评公共性之实现

体评论来说,当然是提高媒介影响力的重要形式之[1]” 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社论版,同样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举动不仅实现了时评观念的革新,也最终将都市报评论引向繁荣,尤其是《南方都市报》利用时评作为迈向主流化的策略成功运用,使得都市类报纸在市场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找到了平衡点,在南方都市报时评成功的效应下,各地的报纸都纷纷创办时评版面,如《江南都市报》的“江南时评”,《楚天都市报》的“望图生议”、《广州日报》的“今日时评”等。到了2008年,《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不约而同地或增扩言论版,或增加刊期,或创办“评论周刊”,言论版的竞争更趋火热[1]。从中可以看出市场逻辑依然是重要的推动力,主流化跟市场在逻辑上并不是对立关系,报纸要获得好的经济效应,就必须占有市场,但如果报纸“唯利是图”的话,就没法塑造报纸良好的声誉和公信力,最终也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