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星光大道》开播八年以来的得与失
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心理相辅相成,而在受“礼教”传统熏染的中国,“发乎情而止于礼”、“非礼勿视”等礼义信条构筑了我国国民的深层集体心理,《星光大道》之于真人秀节目模式的这一改造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节目之于国民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引导。二是将西方真人秀节目的基本要素——以物质奖励的诱惑为行为动机,在电视媒体可以制造的非常态情境中,完成指定的对抗性游戏[4],改造为以“梦想”为行为动机的追逐“梦想”的历程。中国真人选秀节目大多具有这一特征,“舞台”作为节目的具象符号往往被渲染成为“梦想”的应许之地——典型如《非常6+1》中选手在登上舞台之前必须经历为期6天的专业培训的环节之于“舞台”所隐含的“梦想”的意义的放大与强化,选手为获得胜利、获得物质奖励而从事的表演则被包装为追逐“梦想”的奋斗与努力,并进一步被加工制造成更易于向中国观众出售的“情感消费品”。二、“失”——戴着镣铐跳舞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