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把握与管理
的“站内信”中学生们讨论“复旦应该如何‘控制媒体’”的言论被大量曝光和转载后,更激起社会对全面、深刻反思教育深层问题的讨论。根据学者顾芳芳提出的网络舆情危机生成的ECPG模式[1],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可以定义为舆情主体(主要是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空间表达和传播的,对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自己关心的各类公共事务所形成的负面、否定的和不良的情绪、态度或意见的总和。其中,“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自己关心的各类公共事务”是事实层面的冲突,而“负面、否定的和不良的情绪、态度或意见的总和”是价值层面矛盾,同时也是网络舆情危机的落脚点。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质是建立在舆情主体自身关切的各类事实问题基础上的价值危机。二、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征由于民族地区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特点。1.舆情危机的易发性与复杂性。近几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与此相应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