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新时期电视节目娱乐化解读

欢迎的评判依据主要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电视台因此得到的效益,比如广告收益、广告影响力。自律意识的缺乏导致极大地放大了整个行业的趋利性。收视率往往成为衡量节目、电视台影响力的重要标准。2.社会大众监督的缺位。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美学追求,电视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娱乐节目的轻松、娱乐符合大众单纯享乐的消费心理。为满足极度放松、自我实现某种假象的感受,观众追逐日渐娱乐化的节目,《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就说明这一点,观众完全失去批判的理性,一味追求自我的视听感受。除了来自政策的各种规范,大众监督的严重缺位极大地刺激电视行业的整体堕落,也使得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倾向严重,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极其不利。三、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利弊分析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本身无利弊之分,但娱乐化的走向却有优劣之分。1.娱乐化的积极影响。反观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