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主观性
赋予纪录片活生生的灵魂。没有以客观记录为前提的纪录片,就没有了反映现实的基础,终将失去其存在意义;缺少主观选择和主观结构的纯客观记录,必然无法让观众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引发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纪实性纪录片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参考文献:[1] 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2] 刘郎.依样画葫芦——创意性电视片笔记[C].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3] 张以庆.记录与现实——兼谈纪录片《英与白》[J].电视研究,2001(8).[4] 黄显容,李勤.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J].现代传播,2009(4).[5] 刘洁,梁振红,韩柳洁.纪录片的虚构:与纪实一起抵达“深度真实”[J].中国电视(记录),2010(9) .[6] 任远编.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7] 陈国钦.纪录片解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