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于对灵韵的解释和灵韵消逝带来的艺术品传受方式的改变。因此,本文力图回到原点,重新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求对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有新的客观全面的认识。一、灵韵的提出对于机械复制理论理论出发点的解说,离不开古典艺术终结与现代艺术崛起这一时代背景。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技术因素对艺术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机械复制理论正是以此为起点,点出了机械复制技术带来的是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原真性)的丧失。他指出,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灵韵 [7],“灵韵”即“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7],笔者认为,本雅明的“灵韵”(Aura)即是艺术品的这样一个气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的不可复制性。事实上,并不是本雅明创造了“灵韵”——Aura。早在19世纪末期Aura就已经在被使用。德国文化团体“格奥尔格圈”(George-Kreis)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今传媒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