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家庭医药

肚子“唱歌”怎么办

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分析。其发病的原因仍未完全明了,可能原因有:胃肠动力学障碍;内脏感知功能异常;精神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肠道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某些食物不耐受等。肠道感染后的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感染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免疫功能改变有关。那么肠子“唱歌”有何临床意义呢?我们如何通过肠“唱歌”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呢?从音调判病因在医学上,肠鸣音是指肠子在蠕动时,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为4~5次/分钟,其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出现频繁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用手刺激腹壁可使之增强。当肠鸣音频次大于10次/分钟,说明肠子蠕动增强。若伴有音调不特别高时,叫做肠鸣音活跃,多见于饥饿时、急性胃肠炎、服用泻药后、胃肠道大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等;若伴有响亮、高亢、甚至叮当声或金属相撞性音调声时,称为肠鸣音亢进,多见于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J > 家庭医药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