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画派 集古大成
  一宗,奉常祖孙(王时敏和王原祁)为一宗。廉州匠心渲染,格无不备;奉常祖孙独以大痴一派为法。两宗设教宇内,法嗣繁衍,至今不变宗风。”后来即将王时敏、王原祁及其传人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及其传人称为“虞山派”,构成了画史上的“四王”。他们共同继承与发扬了传统文人画精髓,在笔墨的经营与整合中,开拓了新的境界,是清初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至康熙后期,“四王”画派取得了画坛的正统地位。王原祁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直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则标志着“四王”艺术得到了皇室的器重,逐渐占领主流地位。而被誉为“后学津梁”的王鉴,不仅得董其昌嫡传,且能自出新意,倡导兼融南北二宗,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弟子王翚在其亲授之下,转益多师,形成“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画学理念。王翚功力全面、画艺超绝,为清廷皇室所推崇,成为当时饮誉南北的“画圣”,受其画风影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