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风格的胡体魏书
严阵以待,又如豪杰搏战,气贯长虹,令人奋发。”父亲在篆刻艺术中创造了篆隶结合,繁简结合,通用字与专用字结合,字体不限于一碑,风格不拘于一体的理论,称得上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典范。郭沫若曾为他创作的《工业学大庆》印集扉页题词“铁画银钩,古为今用”,特引用宋朝皇帝赞誉大书法家米芾的“铁画银钩”四个字,高度概括赞扬父亲的书法篆刻成就。此外,父亲的国画以泼墨为主,专攻虾蟹等水中动物,栩栩如生,写意花卉,亦所擅长,形神兼备别具风韵,融金石书画于一体,充分表达了他“画有字意方成画”的主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感到奇怪,一个“老八路”出身的老干部,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艺术造诣?父亲1911年出生于山东福山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博览群书,10岁开始写春联,20岁能惟妙惟肖地描摹出吴昌硕的书画篆刻作品。当时,就有人用一块银元一个字的代价求他刻章。1958年,父亲中风瘫痪,却为他重新焕发艺术青春创造了机缘。他每天在大砖上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