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谲瑰丽的蜻蜓眼
国时期,琉璃蜻蜓眼,从地中海流传至北非、西欧一带。公元前330年希腊大军击垮波斯帝国后,琉璃蜻蜓眼远播到中欧、非洲及亚洲大陆。春秋晚期传入中国有一种叫“复合眼珠”的玻璃珠,很快成为中国琉璃史上的一个高峰。工匠们兼容外来文化,将瑰丽奇谲的蜻蜓眼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帝皇诸侯们的佩饰,用于避邪与炫耀。除了西方常见的圆珠外,拓展至方珠、锥形珠、长管等形状,更被制成圆片、长条形、弯月形琉璃蜻蜓眼镶嵌于铜壶、铜镜、金铜带钩、青铜车马件、漆罐、陶罐等器物上,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春秋晚期的蜻蜓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也有扁方形或扁鼓形的。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饰纹借鉴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略有不同,充满了外来文化的趣味,也是中国文化接纳、融合外来文化的辉煌见证。近三十年来,在新疆轮台群巴克墓、山西长治分山岭270号墓、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