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八仙桥
影响。八仙桥大楼建成后,上海青年会活动场所增多了,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以后,基督教会的开明人士与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在这里举办了许多讲座、音乐会、戏剧演出及美术展览。1936年10月8日,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在九楼展出,鲁迅抱病前来参观,这是他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活动。十一天后,鲁迅溘然长逝。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许多爱国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座大楼此时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青年会出面举办各种文学、社会科学、戏剧讲座、讲习班,而所属学生团体,在教会学校中以一种宗教组织——“团契”的名义出现,通过读书会、歌唱会、剧社、编印刊物等活动,共同学习,他们还吸收校外青年参加。抗战时期,这里有“星二座谈会”,是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罗冠中及进步文化人胡愈之、王任叔等发起。参加者有郑振铎、许广平、梅益、顾执中、王纪华、赵朴初、陈鹤琴、孙瑞璜等,他们在此交换见闻,讨论抗战形势,安娜·路易·斯特朗及斯诺都曾来此地演讲。1937年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230462